No tags yet.
金丝代水,黑纱作石。 旱舫半间,曲桥通幽。

六米乘六米的空间,只有四个小时布展时间,撤展则只允许两小时。四小时要造起一座易建易拆、三十六平米的展园,该如何操作?

小园做密,大园求疏。
一改去年九平米小园的密集布景做法,大片留白,点到即止。

许多景观大师,都有因材设计的先例。玛莎施瓦茨就有用烤糊的甜甜圈做花园;用清仓打折的青蛙雕塑打造广场景观的先例;肯史密斯也有利用业主囤积的塑料植物和石头设计的屋顶花园,都是国际知名的获奖项目。 中式园林为何就不能在材料上创新?
一卷钢缆在水泥自流平地面上蜿蜒往复,盘出流动水纹;

又有曲桥凌波更添水意。一如扬州何园船厅前的水纹铺地,以“旱园水作”之法,把半间旱舫写意的浮于“水”上。

复将一片片黑色金属网揉皱拗折出不规则的立体造型,以写山石。

又在其中“种植”各样花木。

园中的构筑物及家具,也只以原木勾勒出框架,好比一副白描线稿,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。

“旱舫”直接插入灰色墙面,如网师园中半亭之做法,将展厅中原本十来米高的墙面,带回到人的尺度。

整个空间里,极尽刻画的却是“案”上的一支瓶花。

全部剪摘自园中的花材,使得这桌角一隅成为全园浓缩。瓶花易凋,日日更换,四时变化尽在其中。

这一支瓶花于是就成为展园时空的一个塌缩点。须弥芥子,与园主一道,成为这个松散展园场域的精神内核。

大隐入朝市,小隐归山林。
唯隐于展会者 无以名之。
名之曰 乱隐。

